一、考核要点:
上机实操模块考核参赛选手操作的规范化、印刷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印刷过程的稳定性把控以及对印刷品质量的把握及控制能力。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考核:
1.规范化操作:分别从装纸规范、飞达及纸张定位的设定、印刷压力控制、收纸台设定规范、喷粉的应用及设定、印版搬运规范、油墨设置规范、纸张运行状态、印版安装规范、生产计数控制、印品套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对印刷控制台的熟练程度以及抽样规范十四个方面对选手进行规范化操作技能的考核。当值裁判现场记录选手的操作过程。
2.印刷套印控制:从选手自选样及现场裁判抽取的成品样的套准程度,对参赛选手对印品的套印精度控制能力进行考核。由裁判用带刻度的放大镜记录两张样的**套印误差
3.印品颜色控制:选手依据经校正的数码样或建议的参考油墨密度,对印刷品进行印刷过程色彩控制,以考核选手的放墨经验,对颜色的辨别、判断及控制能力。颜色项目得分以统一的电脑内置各项(实地色差、网点扩大率、叠印率、三色灰)权重自动计算得出。
4.印刷产品外观质量:通过对印品的外观质量进行目视观察,从干版、脏点、印刷鬼影、刮痕、纸粉/墨皮、背面粘花、网点盲糊七个方面对印品外观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考核选手对印品外观质量的控制能力。由裁判记录两张样上的故障名称及数量
二、考核过程:
整个印刷实操考核过程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模式,选手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从装纸、放墨、装版、控水、试印、套准、追色、质量控制到印出成品的整个操 作过程。考核期间,当值裁判依据规范化操作的考核要点现场记录选手的每一个操作行为;同时,任何参赛选手、领队及感兴趣的相关人员都可以在任何考核时段在 保证考场秩序的前提下随意观摩。
三、评分依据:
1.规范化操作评分依据:依据规范化操作各项分值,对应裁判对选手的规范化操作记录(如:装纸是否损伤纸面,拿版是否刮花图文,PPC控制台操作是否熟 练,是否未装版就预上墨,印版安装是否规范,是否正确设置喷粉,生产中是否监控印品套准及质量,抽样是否刮伤印品等),依据事先设置的各项分值权重,累加 出选手的该项得分
2.印刷套印控制:根据裁判用带刻度的放大镜测量及记录的套印**误差,按照印刷产品对套印精度的要求及大赛设置的分值权重等级(如:套印误差 ≤0.03mm得相应分;0.03mm<套印误差≤0.05mm得相应分;0.05mm<套印误差≤0.07mm得相应分,套印误差>0.07mm等;得 出选手在该项目的得分。(如图1,左边套印青版误差<0.03mm,但右边青色墨套印误差超过了0.03mm,品红墨套印误差超过了0.07mm,该项以 套印误差>0.07mm为依据评分)
图1
4.印刷产品外观质量评分依据:依据裁判对印刷品外观质量评判记录的印品故障名称及数量,按照事先设置的评分标准(每个故障扣除1分)进行计分;样张有重大缺陷(如套印误差超过0.1mm、图文区域干版或图文破损等)时,该样张随即作废。
四、选手应试表现:
总体来看,此次印刷大赛参赛选手在印刷实操模块中无论是规范化操作、套印控制、印品外观质量检查还是墨色控制能力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在印刷色彩判 断上,还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即从主观判断为主向客观数据控制为主、主观视觉判断为辅的方式上转变。这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选手都以经校正的数码样为参考, 采用主观的视觉判断及控制印刷品色彩。这从印刷测量结果评分上看出选手对自己**的迷惑来:虽然印刷品视觉上看上去在色相上与数码样很像,但电脑评出的结 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其原因是人眼对大多数颜色判断时,对色相的偏差会相对更敏感,而对颜色的明暗度感觉相对较弱,从而在印刷控制色彩时忽略了油墨的 饱和度及印刷反差,而油墨的饱和度及反差会极大地导致实地密度、油墨叠印率、网点扩大率及三色灰测量值的异常变化,这必然会影响测量结果及得分。相反,极 个别选手先用数码样作初步的墨色参考,再用仪器测量油墨密度,进而控制颜色,印刷结果相较理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