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起,多地企业迎来复工,2020鼠年春节前突然爆发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让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遭受重创。疫情之下,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当前消费需求短期内下滑、工厂停工停产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考验,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和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如果说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是短期的,那么从中长期来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会面临更大风险。随着疫情的持续:复工人数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应难等问题将接踵而至。
为缓解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帮助特定企业、行业、地区和人群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纷纷出台,在税费、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大幅度减免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货币政策及时亮剑、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缓交上半年社保费、鼓励推行租金补贴与减免、“苏惠十条”“上海四项”“浙江十七条”等等紧锣密鼓,共同助力纾困!
线上场景活跃 数字经济发展提速
当传统经济陷入低迷,此次疫情竟成为了新经济业态的助推剂。依托互联网,各地在利用新装备新技术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视频、直播、在线游戏、在线教育等产业流量大增,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利用智能机器人为隔离人员配送一日三餐,通过地图大数据预测人流密度,****服务帮助群众就医,在居家隔离点通过监控探头实现远程视频对话,全国上千万企业近2亿人开启线上办公模式,阿里、华为、腾讯等各大网络办公平台纷纷告急……在新装备助力抗击疫情的同时,新技术也百家争鸣、各显其能,疫情进一步加速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国民经济生产、流通与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中国铸造正处于从低端到中高端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此次疫情带来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以及云计算、物联网、5G等数字产业的升级和蜕变将为广大铸造企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现跨越转变提供机遇。
要想活下去,关键靠自己
以铸件、装备、材料等为载体的铸造业不同于服务业,疫情的持续发展将对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挑战,原材料运输受阻、延期复工导致生产环节效率下降进而影响销售端的交易出现短期迟滞……政策保障也好,优惠扶持也罢,这些都是缓兵之计,企业要想活下去,从根源上增强抗风险能力,正视环境,正视困难,依靠自己才是关键。因此此次疫情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一手抓疫情,一手谋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建立员工安全防护机制,科普防疫知识,为企业安身立命奠定牢固基石;通过线上开会通报、讨论磋商、发布决议,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时间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后期附加值;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紧密的沟通机制,密切关注全行业生态体系发展状况,为公司决策提供*资讯;发挥产品优势,提升运营效率,开拓新的市场机遇;同时针对此次疫情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立足现状制定多套应急预案,着眼未来,采用灵活用工和办公的政策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历史上来看,很多重大的危机都加速了技术的创新、突破”,疫情蔓延下,传统意义上的营销优势被取代,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加快重塑经济新模式。对于传统铸造业来说,要想在困境中活下去并保持日益强大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无论观念、技术、营销还是管理模式等都亟待转型。
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为打赢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代人可以更好地应对劳动力的波动、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对设备和物资进行优化调度,智能服务逐渐从理念变为现实……
疫情笼罩下,铸造企业要保持定力,越是生死存亡的关头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维持企业健康运转的前提下,树立互联网营销思维,把产品做精做优,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低端化迈入中高端,从满足市场需求到引领市场风向;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人才结构的协调发展;加速推动智能化转型、主动拥抱数字化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实现“业务数字化、管理软件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小微化和员工创客化”,为铸造全产业链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发动有力引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疫情当前,化困境为机遇,应势而为,这是任何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应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