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礼俗活动:日常法务,大型法务,捐赠,放生,皈依,点灯等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具有管理的复杂性。中国佛教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寺院管理制度。
唐代以来,中国寺院沿用的《百丈清规》管理制度,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是20世纪以后,中国佛教的巨擘太虚大师一生都以“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为目的,认为“想复兴中国的佛教,树立现代的中国佛教,就得实现整兴僧寺,服务人群的今菩萨行。”新中国建立后,着名的僧人巨赞法师也提出“改革佛教教务非但是佛教界的当务之急,并且也是一般社会认为问题甚大,而且非常需要的。”
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这些制度问题牵制了佛教现代化的进程,其中寺院管理制度和方式的现代转型问题,更成为佛教现代化的瓶颈。
寺院是佛教教义传播的基础,也是出家人与信徒的根本所依,一个寺院没有现代性的管理制度,只懂抱残守缺,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更好地引导广大信众拥有一种健康的宗教生活,续佛慧命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寺院功能的转变使寺院管理复杂化
传统寺院的主要功能是修持、弘法,是一个与世俗迥然不同的、比较清静的场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往少数香客涉足的寺院,已成了国内外旅游观光的地方。寺院对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都市中的寺院,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宗教场所,让都市人在城市中找到自己心中的净土,得到精神慰藉。
由于寺院功能的变化,来往人员增多,给寺院管理带来了新课题,增加了安全保卫、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外事接待等新的内容,寺院管理从单一的封闭性内部管理走向了综合性社会化管理,传统的寺院管理面临社会化管理的挑战。
从寺院传统管理模式来看,寺院内居住的都是出家人,寺内一切事务均由僧人管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寺院功能的变化,基建、财务、人事、佛事、接待、消防、卫生等各方面工作增多,寺院的管理工作也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有的事务则由在家人协助管理。出家人参禅打坐,“用功办道生死期,了生脱死增上缘”,是寺院最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出家人的本分事。做不到这一点,就等于白出家一次。修行是每个出家人必须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因此寺庙在管理工作中,一直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僧人安心修行,不受外界干扰,将原本由寺院僧人承担的繁琐工作交给现代管理人员去做,就是为了能够给僧人腾出足够的修行时间,让他们能够精进,了生脱死。
由于出现了出家人与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寺院的新模式,僧人管理寺院的传统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工作需要,物管工作人员占有很大比重,尽管大家所从事的工作和职责有所不同,但物管人员和僧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均有差异,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需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