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的**化征途 发布时间:2012-7-16 来源:西安嘉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9 |
近年来,全球天然医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植物提取物(以下简称“提取物”)产业的发展,其在全球市场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我国提取物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成本优势,也已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提取物原料供应商。 然而,与**提取物产业发展情况相比,我国提取物产业仍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层次较低等问题,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作为我国中药出口主力的提取物,其产业发展势必会对我国中药产业**化产生影响,因此,以**化的视角审视我国提取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并探索可行性发展路线,将是十分必要的。 产业快速发展引关注 目前,在我国进出口产品监管中,提取物被归为中药类别,是中药的一个子行业。但是,在**市场上,其应用却比较广泛,不仅可作为植物药原料,还可用于一般食品、**食品(国外称为膳食或营养补充剂)、化妆品、烟草、农药等领域。 与**市场相比,我国提取物产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提取物企业才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提取物供应地之一,提取物**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提取物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9.5%,高于同期中药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且增长较为稳定。另外,提取物在中药出口中的占比,也高于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占比。据统计,2005~2011年我国提取物出口额**药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均保持在40%以上。 从贸易特点来看,我国提取物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提取物**贸易以出口为主,据统计,2001~2011年提取物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保持在78%~90%之间,2005年以来占比更是高达85%以上。 从产品用途来看,我国提取物主要可分为药用及**品类提取物、食品添加剂类提取物以及香精香料类提取物等类别。其中,药用及**品类提取物主要为传统类型产品,例如,甘草、银杏提取物等,多年来出口业绩增长较为稳定,市场占比较大;食品添加剂类提取物的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这主要源于**需求的大幅增长,其代表性产品——天然植物色素及甜叶菊提取物近几年增速明显;另外,香精香料类提取物的出口也在稳步上升,这与近年来**需求增长有关。 伴随着全球医药**品市场对植物原料需求的增加,我国提取物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吸引了大批中药、精细化工以及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介入。据统计,国内从事提取物生产和贸易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其中从事提取物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多达1600多家,每年有数百种产品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和地区,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品、化妆品等市场领域。从出口产品来看,包括银杏叶提取物(约占**市场的70%)、绿茶提取物(占比75%),以及甘草、人参、麻黄、大豆、灵芝、贯叶连翘提取物等在内的多个品种,均已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产品在**上也有稳定的市场和销路。 产业**化锋芒毕露 一直以来,我国提取物产业对**市场的依赖度就很高,80%的产品均出口国外。在产业发展初期,我国企业主要凭借原材料优势,向国外提供粗提取物,产品层次相对较低;从事提取物出口的企业也多为**的贸易公司,其出口量占提取物总出口量的比重更是高达80%以上。2000年后,随着大批生产企业,例如,天津天士力、承德中药、华北制药等企业投资该市场,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比重便开始逐步增大。 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品种同质化,以及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出现,导致我国提取物行业一段时期内出现大量“价格混战”局面,以甘草、麻黄、银杏叶、贯叶连翘提取物出口为代表的“出口热”和“价格战”相继出现,产业**化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了谋求企业的**化发展,不少提取物企业开始依照国外客商的要求,在产品生产工艺改进,以及产品质量提高方面苦下功夫。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能否在**化道路上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严格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数提取物企业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认证,以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此外,不少企业还开展了一些产品认证工作,其中,犹太认证(KOSHER)和清真认证(HALAL)门槛较低,比较容易获得;而美国USP认证(包括膳食补充剂认证、膳食补充剂成分认证和药物成分认证)和欧盟COS认证(主要针对原料药),门槛相对较高,少有企业参与;而有机认证(包括欧盟EEC 2092/91认证、日本JSA认证和美国NOP认证),则对提取物的原料来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投入较大,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开展,另外,提取物行业也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即**外贸企业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直接参与出口贸易。 |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