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曲艺协会 已通过实名认证

组织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影视剧,广告片,专题片制作

普通会员
企业工商信息
以下内容来自第三方 启信宝 提供
企业工商信息
以下内容来自第三方 启信宝 提供

暂未查询到工商信息

×

企业特殊行业经营资质信息公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托起即墨大鼓传承弘扬的希望
新闻中心
托起即墨大鼓传承弘扬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8-07-31        浏览次数:130        返回列表
 即墨大鼓起源于明末,盛行于清末民初,有着自己鲜明特点和悠久历史,有着深厚艺术底蕴和广阔前景,在市民群众的知名度及喜爱度极高,在我区及周边区(市)广为流传。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弘扬,即墨大鼓说唱书目比较丰富,有传统书目90余出,现代书目20余出,近年来新编鼓词《说唱即墨》《古城新览》《即墨古城牌坊的故事》《蓝色硅谷赞》等10余出,倾注了即墨几代盲艺人浇灌的心血,又活跃了几代即墨父老乡亲的精神生活,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国民间曲艺****的一门盲人说唱艺术,也是我区**地方特色、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传统文化典型代表,堪与柳腔媲美,已成功申报为即墨非遗保护单位,并确定为区(市)级非遗名录加以保护、传承和弘扬。


     “餐风露宿敲鼓梆,目暗心明研‘霓裳’,博采众长铸乡曲,奔走四方传说唱。”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即墨大鼓民间知名艺人20人左右,他们大多是盲人,年龄大多在70-80岁之间,**小65岁,*80岁。他们没固定工作,也没收入来源,生活十分清贫。他们有的只是对即墨大鼓这项民间艺术无限热爱,有的只是对即墨大鼓这项民间艺术传承弘扬与倾情奉献之心。但近几年来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和行动不便,能说唱即墨大鼓的只剩3人了,且都古稀之年,急需传承保护和弘扬。如果这三位老艺人出现意外,即墨大鼓这个古老的文化遗产即将面临失传,挽救、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已是刻不容缓。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和压力挑战,即墨市曲艺协会会长、即墨大鼓传承人张国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多方奔走,千方百计,群策群力,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托起即墨大鼓传承弘扬的希望。

针对资金费用严重缺乏的实际,张国强首先说服家人,坚持做到自己每年从家庭收入中挤出6万余元,投入到即墨大鼓的传承弘扬当中。首先在城区租赁住房,安排3名能够登台说唱的老盲艺人集中居住,妥善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对待老盲艺人,张国强如同照顾自家老人一样,从不怕脏,也不叫累,更不叫苦,7年如一日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每逢重大年节日还带上礼品风雨无阻看望他们,让他们解除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既能安心登台说唱,又能潜心做好即墨大鼓带徒、传承等工作。

作为即墨市曲艺协会会长和即墨大鼓传承人,张国强深知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得到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与关心,得到市民群众、鼓书迷朋友的帮助与支持,才能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顺应形势发展,紧跟时代脉搏,做好即墨大鼓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工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多方努力争取,积极沟通协调,终于得到**重视与关心,得到各界支持与帮助,率先在古城北门西专设“即墨大鼓说书场”和“即墨大鼓展厅”,不定期开展即墨大鼓说唱表演和常态化演出,有效实施传承、保护和弘扬等工作。同时,**深入细致普查,认真研究、挖掘即墨大鼓的渊源及传播情况,将普查所获资料详细记录、归类、整理、存档,运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真实、**、系统记录,建立完整档案资料。出台《即墨大鼓保护办法》,设立即墨大鼓书工作室,定期开展传艺、交流和基础理论研讨,编纂发行研究成果。建立培训基地,每年培训20余批次。加强对老艺人保护,多次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限度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技艺骨干,做到后继有人。积极参加各级文艺演出,每年参演100余场次。着手创作新的说唱作品,逐步增加演出场次。建立“即墨大鼓”网站,对外宣传推介和扩大知名度。

    不求荣辱不计得失,上苍不负有心人,辛勤付出换来丰厚回报。张国强所带领的即墨市曲协艺术团团队连续两年被青岛市文广新局评为**志愿者团队,并成为我区**获此殊荣的单位;即墨市曲艺协会还喜获即墨区级**民间社团组织等荣誉;亲历亲为编写的多出即墨大鼓鼓词,多次在省、区比赛获奖;2017年本人又被**即墨区委、区政府评为区级第二批文化**人才。
    新的时代,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开篇。回顾过去,倍感自豪;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张国强说,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即墨大鼓也迎来了传承保护新机遇,开启了传承弘扬新篇章。区政府宋宗军副区长等**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关怀指导,还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听取情况汇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功不在我,千古流芳,尽量给予帮助与支持,妥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把即墨大鼓列入青岛市非遗名录加以传承保护,在更高层次上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创造更多的**节目,努力为广大市民群众、游客朋友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提升即墨文化新形象,推动即墨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新发展。
           ——————                                                      

                          即墨区曲艺协会秘书处

即墨市曲艺协会

普通会员

  • 企业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 经营模式:

    服务商,其他机构

  • 荣誉认证:

        

  • 注册年份:

    2017

  • 主     营:

    组织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影视剧,广告片,专题片制作

  • 地     址:

    即墨区古城北门(北顺城街)130号说书场

即墨大鼓简介
即墨大鼓起于明末,形成于清初,盛行于清末民初,有近300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即墨全境及崂山、城阳、胶州、平度、莱西、莱阳等部分区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熏陶,使即墨大鼓在流传过程中形式相对完整,传承脉络清晰,表达内容广泛的地域性文化亮点。反映了胶东半岛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深邃底蕴和恢弘气度,是中国民间曲艺中一门不可多得的说唱艺术。 即墨大鼓经过艺人们的不断提炼和加工,逐步形成为一种成熟的演唱艺术,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其唱词讲究押韵合辙,上句末字用“仄”韵,下句末字用“平”韵,反之视为“失点”。唱腔的调式分有慢板、四六和快板三种。慢板为长腔,句间加过门,多用于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四六为连唱,句间加二至三字的抱音,起承接慢板和快板的过度作用;快板急如流水,无间隙和抱音,表达激越的声情和动作,三种调式在基本旋律上无悬殊差别,主要区别在节奏的变化上。 即墨大鼓的说唱书目比较丰富。传统书目90余出,主要有《八虎传》《莺歌记》《卢公传》《秦英征西》《双挂印》《三盗温良珠》《香莲帕》《杨家归西》《响马传》《三下南唐》《金鞭记》等。现代书目20余出,主要有《劫刑车》《老太平摘帽记》《烈火金刚》《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新儿女英雄传》《芦荡火种》《红岩》《革命自有后来人》《丰收之后》《夺印》《学雷锋》等。以及近年来新编鼓词《古城新览》《说唱即墨》《康青天奇案》《即墨县官康霖生审土地》《说唱即墨》《古城新览》《蓝色硅谷赞》等书目。 餐风露宿敲鼓梆,目暗心明研“霓裳”,博采众长铸乡曲,奔走四方传说唱。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艺术特色的即墨大鼓,倾注着即墨几代盲艺人的浇灌心血,又活跃了几代即墨父老乡亲的文化生活,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即墨市曲艺协会在传承和推广即墨大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协会为平台,把主要精力用在“即墨大鼓”的传承上,为保护和传承即墨大鼓,曲艺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成功申报即墨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被即墨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更多曲协视频
更多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经理
  • 电话:15066178805
  • 手机:15066178805
更多荣誉资质
 
客户服务

公司咨询电话

15066178805
15066178805
(9:30-17:30)

使用小程序商铺
一键打电话给商家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