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从世界工业化300年进程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根本保障,美、德、日、英、法等经济强国都是从制造大国和强国发展起来的。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看,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没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服务业发展将成为无本之木,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就很难实现现代化,就很难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苗圩强调,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已经成为**间博弈**重要的砝码。我国已经进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顶梁柱,也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
我国目前老龄化趋势严重,人口红利逐年递减,尽管十八界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放开二孩政策,重新找回人口红利尚需要时日。各城市相继提出“机器换人”的发展战略就是为了减缓人口红利消失给制造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工业4.0发展的必经环节。工业自动化的升级需求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新的工业革命下,需要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我们应该解放劳动力去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价值,而并非将我们束缚在重复性高的体力劳动中。全新的工业新环境正促使着这场工业4.0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