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甘肃文化发展,陇氏文化,陇氏,陇先生,甘肃招商,甘肃旅游
多年以前,兰州这座城市就以“一碗面、一本书、一条河”闻名于世,然而尴尬之处在于:这么多年过去了,兰州能拿得出手的,似乎仍然只有这三样东西。诚然,兰州也算是“抖音”上的网红城市,但很可惜,我们并不是“抖音”诞生的那座城市。
城市竞争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过程,是因为它是夹裹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身处洪流之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你或许想不招谁不惹谁,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但决然挡不住别人对你的入侵和掠夺。往回数100年,整个中国都在经历这样的事情。
城市竞争,兰州输在了起跑线上
始于去年的那场城市“抢人”大战,**能折射出兰州这座城市的无奈。从去年至今,兰州的人才出现加速流失,来自**大数据平台的一份《毕业生本地居留率》显示,兰州的高校毕业生本地居留率只有28%,而成都和西安分别是48%和45%。另据兰州市人社局统计,2015-2017年, 回兰就业高校毕业生仅占兰州市生源高校毕业生的56%,除去考研考博、出国留学和暂时不愿就业的学生外,有37%的兰州户籍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外地就业,特别是考入“985、211”重点院校的精英人才基本全部流失。而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2018至今户口迁入兰州市的大专以上学历学生(含毕业生)为3183人,但毕业和录取的学生户口迁出的已有1.3万人,为迁入的4.2倍。姑且不论这些学生算不算人才,单就人口流失的速度而言,已是我们难以承受之痛。
另一份数据显示,至 2017年底,兰州市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702784人,占总人口的21.59%(**标准为10%); 65 岁以上454878人,占总人口的13.97%(**标准为7%), 数据超1倍和接近1倍。按照历年平均增长速度,到2020年兰州市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8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4%。再加上邻近城市的不断“抽血”,不出三年,兰州市就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格局之变,兰州正在被“边缘化”
过去,兰州之所以能够在城市的竞争中保持一个比较超然的位置,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兰州地处西北交通要冲,距离周边的大型城市都比较远,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外省暂且不论,至少就省内其他地州县而言,兰州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是省会城市,教育、医疗、生活等等城市资源相对集中,也相对优越。所以过去兰州的人口正增长,多少要得益于交通的“不便利”。
但是现在高铁时代已经来临,西北地区的区域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城市的距离已经被拉近。外出寻找机会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即便是没有“抢人”大战,兰州也留不住多少年轻人,现在西安、成都等邻近城市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兰州更加没有力量与之抗衡。举例来说,现在河东地区的城市居民,在心理上已经更靠近陕西。如果一个家住天水的毕业生,要他在西安和兰州两个城市之中选择一个落脚点,他会选择哪里是显而易见的。从此一例就可以看出,区域格局的变化,使得兰州正在被进一步“边缘化”。
心态保守,兰州正在失去未来
比人才出走、人口流失更为可怕的,是一座城市在心态上的拘谨和保守。兰州的确有过辉煌时刻,计划经济时代,兰州市西北的工业重镇,GDP一度排名全国前列。即便是在新世纪以后,兰州的经济水平也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兰州的断崖式下跌,其实就始于近十年,在全国各地抓人才、抓机会,甚至不惜触碰政策红线也要谋求发展机会的时候,兰州还保持着固步自封的“老大帝国”心态,当别人一骑绝尘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求闻达诸侯,只求衣食无忧。
这种心态延续到今天,就变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变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这次人才大战为例,谁都知道人才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但谁都不愿意勇于任是,承担责任。甚至于政策文件已经出台很久,相应的落地措施却迟迟不能跟上,政策变成一纸空文。
在以招商引资为例,这几年来兰州的招商引资力度还算不错,引进了一些朝阳产业和知名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到了兰州之后,却普遍对兰州的营商环境颇有微词,承诺不兑现、政策不落实,手续跑不下来,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结果就是本地企业嫌外来企业抢了饭碗,外来企业嫌兰州的营商环境差,办事效率低。两头吃力,两头不讨好。
另外,产业是人才聚集的主要载体,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地区,相关的**人才就会趋之若鹜,比如电商产业之于杭州、大数据产业之于贵阳等等。兰州市缺乏有实力、有行业**力的规模化产业和相关企业,尤其缺乏大型民营企业。同时,因为缺乏足够的扶持,兰州的中小型企业发展也是举步维艰,稍有实力和规模的民营企业,纷纷出走到税费和土地政策更为优惠的地区。
“人才大战”之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兰州这座城市的保守和僵化。人才大战之后,可能还会有企业大战、产业大战等等,在这一场场大战之中,兰州正在输掉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