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篇文章中 浅谈老年人跌倒引发因素及抗摔倒对策 提到,跌倒是造成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步行速度降低、步幅减小、双支撑期(双足同时与地面接触时间)延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这些步态时空参数特征的变化提示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衰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机能也逐渐老化,足部肌肉、韧带、关节功能也随之退化、减弱。
在人体生理功能无法逆转的情况下,其他造成跌倒的潜在因素应当及早避免。不合适的鞋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之一。穿着不合适的鞋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加大老年人摔倒风险。
选鞋要素
鞋中底硬度
当前,越来越多的观点倾向认为,相对较薄、较硬且回弹性低是舒适且稳定的鞋底特征。有研究认为,过软的中底会在力学结构上不稳定,在受到挤压时会使前脚部分产生晃动,改变踝关节角度;另外还有实验研究认为,鞋底过于柔软,会威胁老人行走、站立时的稳定性。有实验研究认为,穿着具有柔软鞋底的鞋在急停时,需要更强的肌肉活动来维持平衡。
但在另一项实验研究中,根据主观测评,老年男性认为具有软而厚的中底的鞋更舒适。研究者推断这也许是因为软而厚的中底能更加平均地分配着地时的足底压力。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在站立时对受试者姿势摆动和倾斜平衡的测试中,根据对受试者*范围摆动和协调稳定性统计,中等硬度鞋垫和高硬度鞋垫在42位老年女性中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因此,根据已有研究来看,并没有明确原理说明鞋中底硬度与老年人行走稳定性、摔倒发生率的必然联系。但是过厚的鞋底并不可取。原因是过厚的鞋底往往削弱人体的本体感受,使足部无法“判断感受”人体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容易发生摔倒。这一现象对年轻女性也很有参考价值,高水台(前足掌下部的鞋底垫高部分)的高跟鞋,虽然相对无水台高跟鞋降低了前脚掌压力,但却使得足前掌对地面环境的感知程度减弱,造成了一些女性行走时的摔倒。
鞋大底防滑性能
鞋大底,指的是与地面接触的鞋底部分。滑倒和绊倒是老年人跌倒**常见的形式,70岁以上社区健康老人中有17%的摔倒是有由脚底打滑引起。另外,居住于温带、寒带的老人,冬季外出时在冰面与雪面上滑倒受伤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因此,穿着良好防滑性能的鞋,对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前人研究表明,鞋底粗糙度与降低摔倒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另外,有实验研究认为,两种相等摩擦系数的鞋底,穿着具有外展鞋底宽度更宽、足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的鞋,可能增强老人的抗摔倒能力。但相关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确认其与老人稳定性与平衡性的联系。
胎面花纹的鞋底相比单一花纹鞋底(如横条纹、折线纹、纵条纹)具有更大的粗糙度,能让后跟在有水的地面上接触时,增大摩擦系数,产生更大的抓地力。
鞋内部舒适性
很多老年人的足部都伴随着足趾活动范围减小、足部本体感觉降低甚至僵硬的情况,而不合脚的鞋穿着时多造成明显不适。因此,鞋的舒适性往往是他们在选鞋时十分重视的因素。十个脚趾可以在鞋里自由地活动、有舒服的衬垫和适度的内部空间,这是老人选鞋、甚至所有年龄段消费者购买鞋履时,对舒适性要求的基础要点。
脚趾与鞋的前缘应有15~20毫米间距;不宜尖头、方头,以免使脚趾活动空间狭窄。实际操作时,鞋底面与脚部凹陷处的弧度需要合脚,内外踝骨与脚尖均触不到鞋;前脚要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如果用脚尖顶住鞋头时脚后跟与鞋后帮之间还能伸进一个手指的距离,这个尺码刚好合适;脚后跟部的鞋底上表面要很好地贴住脚后跟,走路的时候不能滑移,以保证行走时的足部稳定性;足弓部与鞋子的中央弧度尽量吻合,还需确认脚围的松紧是否合适。
除了以上三大要素,另外需要注意鞋子的重量。由于老年人肌力的减弱,过重的鞋会给老人行走造成负担。
如果老年人穿着有鞋带的鞋,行走前尤其要注意鞋带是否绑紧。散开的鞋带可能会成为行走障碍,造成老年人跌倒。因此建议老年人优先选择无鞋带的鞋,如“一脚蹬”或粘扣固定式样的鞋。
此外,还需注意鞋帮是否能够在稳固足跟的同时不磨脚踝,以及鞋子的透气、保暖性能。
主要参考文献
崔丽娜. 老年人的鞋靴设计参考要素[J]. 西部皮革, 2013(17).
李蜀东, 马加彬, 李建设,等. 老年人鞋具稳定性功能的研究进展[J]. 浙江体育科学, 2013, 35(1):103-107.
Tencer A F , Koepsell T D , Wolf M E , et al.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hoes and Risk of Falls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04, 52(11):184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