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运动康复生物力学》
1 ·. 步态周期
步行是全身肌肉参与,包括人体重心移位;骨盆倾斜旋转;髋、膝、踝关节伸屈及内外旋展等,是人体位移的一种复杂的随意运动。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开始到该足跟再次着地构成一个步态周期。
一个步态周期的活动可分为支撑时相和摆动时相。
支撑时相又分为脚跟着地、足趾着地、支撑中期、足跟离地、蹬离期和足趾离地诸动作阶段。
摆动时相分为加速期、摆动期和减速期。
常速行走时,支撑时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的60%~65%。
不同性别和身高的人,其支撑时相和摆动时相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步姿专家”利用足部传感器,**人体走路的步态运动轨迹,进而定量评估步态情况,为风险规避、训练计划提供辅助性的数字依据。
2 ·. 步行的时间参数
步行是人体通过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里,经历一定时间的机械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通过生物力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加以描述。
步行周期中两足的支撑期长于摆动期,自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约有15%的时间两足都处于支撑期,称为双侧支撑期。双侧支撑期的存在为步行的特征,如果此期消失,出现双足离地侧为跑步的特征。
3 ·. 支撑阶段
支撑阶段由五个环节组成:
①、初始着地期:从足跟着地到足趾着地前
②、支撑反应期:从足趾着地到重心移至支撑脚中心前,足底平行
③、中点支撑期:从中点支撑到足跟离地前
④、支撑后期:从足跟离地到足趾离地前
⑤、摆动前期:足趾离地阶段
4 ·. 摆动阶段
摆动阶段由两个环节组成:
①、摆动早期:腿加速摆动阶段。这个阶段从脚趾离地开始到摆动中期,即腿摆动通过支撑腿时结束
②、摆动后期:腿减速摆动阶段,这个阶段从摆动中期开始到足跟着地结束
正常步态具有稳定性、周期性、节律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然而,当人们存在疾病时,以上的步态特征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5 ·. 步行的空间参数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趾尖)间的纵向距离称为步长,而同侧足踝两次着地间的距离称为步周长或周期跨距。
步长:指同侧足跟或足尖到迈步后足跟或足尖之间的距离,其值为跨步长的两倍,正常为150-160厘米。跨步长为一侧足跟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为75-83厘米。
步宽:指人们在行走时,两侧足内侧弓之间的距离,正常为5-10厘米。
步频或步速:指行走时每分钟迈出的步数,正常一般为95~125步/分钟。步长与步频及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每一复150~160厘米,步宽约8+-3.5厘米,足角为6°~7°,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幅度约为4.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