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补漏技术原理
在了解防水补漏原理前我们必选先了解建筑渗漏的三要素:渗漏源、渗漏路径、逸出点
01、渗漏源
所谓渗漏源即造成渗漏的水的源头是来自哪里。例如水管完好无破损情况下,淋浴间的水通过饰面层底下的砂浆层流至客厅或房间,那么渗漏源就在淋浴间。我们可以通过不在卫生间用水达到防水、防漏的目的,也可以给卫生间做一道全密封的防水层,使得淋浴间所出现的水不流出去从而达到防水防漏的目的,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就从渗漏源解决了渗漏问题。
02、渗漏路径
渗漏路径即水由源头到*后渗漏点所运行的轨迹、路径。例如顶层楼板渗漏至屋内,那么楼板的贯穿裂缝就是渗漏路径。我们可以通过注浆将渗漏路径封堵,从而通过切断渗漏路径达到了防水防漏的目的。
03、逸出点
逸出点即我们*直观所观察到的渗漏点。例如顶层楼板渗漏至屋内,那么,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从楼板某个地方所渗漏出来的水即为逸出点。我们可以通过封堵逸出点的方式达到防水、补漏的目的。
无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抑或是通过何种工艺进行防水补漏所遵循的技术原理都可概括为:在透水的建筑结构上通过不透水的防水材料(防水卷材、涂膜、具备防水功能的其他材料)或其他手段切断渗漏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形成不透水的建筑围护体系。
什么是背水面防水?
我们经常提及的背水面防水同样遵循上述防水补漏技术原理,通常我们将建筑结构和水源直接接触的那一面称为迎
水面,反之则为背水面。
当然,迎水面、背水面的概念并非**的,它是相对水源方向而言。例如:一个在土地上开挖的水池,如果我们以水池周围的地下水为参照,则此时在水池墙体与泥土接触的那一面为迎水面,水池内侧则为背水面;如果我们以水池内的水为参照物,则水池墙体内侧为迎水面,水池墙体与泥土接触的那一面为背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