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派别的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当时有一个门派,门派内有个奇人,他叫做黄石公,他与鬼谷子齐名,同样是曲阳县人。在黄石公婴儿时期,因为兵荒马乱,他被自己的家人丢弃在曲阳的黄山,故才被称作“黄石公”。乱世出英才,而黄石公就是一个鬼才,他厌倦战争,但是心里惦记了苍生,时刻希望乱世可以结束。于是,他隐居在黄山,写下了《太公兵法》和《雕刻天书》两本举世之作。
黄石公将兵法传给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将张良,而《雕刻天书》传给了曲阳的两位弟子,分别是宋天吴和杨艺源。这两位弟子没有辜负师傅的嘱托,他们将雕刻艺术在曲阳县发扬光大。
还有一种真实的资料记载,资料表明,曲阳石雕艺术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西汉开始就用大理石雕刻,在曲阳城南面有座“狗塔”。
传说,这座“狗塔”是东汉年间制造,是汉光武帝支持修建的,因为曾经在宫中燃起了一场大火,一只狗为了救出汉光武帝,它死于大火之中,汉光武帝为了纪念死去的狗,他就召集当地的石匠修建“狗塔”。
到了北魏时期,曲阳雕刻技术逐渐成熟,那时候的佛像和石狮子已经独具一格。当时,全国各地都崇拜佛教,佛教成为了百姓们的信仰。曲阳的百姓大兴土木,修建寺庙,这促进了曲阳石雕的发展。曲阳石雕佛像有的看起来威武,有的慈爱端庄,不过这些佛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线条流畅、庄重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