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能源产业达成新成就、展现新气象。
传统能源众志成城,力保能源供应。煤炭行业多措并举,确保稳产增产;油气勘探屡获重大发现,不断蓄力“增储上产”;水电、火电、核电能发尽发,稳稳守住电力保供基本盘。能源饭碗我们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能源全产业链创新,稳扎稳打力促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风电装机超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一、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启动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约1亿千瓦……新能源持续跃进式发展,能源强国建设底气更足。
勘探连获重大战略突破
油气助力端牢能源饭碗
1月,海油在惠州26-6油气田探明5000万方油当量地质储量;2月,海油在渤中13-2油气田探明亿吨级油气当量地质储量,在山西临兴气田探明超1010亿立方米地质储量;6月,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页岩油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这也是目前探明储量规模的页岩油整装油田;8月,石油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获重大战略突破发现,落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成就了几代大庆人“大庆底下找大庆”的梦想……
2021年,油气勘探成果丰硕,接连发现10亿吨级油气储量,为今后的油气资源战略接续打下坚实基础,大大增强了油气稳产上产的实力和底气。
严控项目盲目上马
遏制“两高”动真碰硬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即“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相关主管部门屡次发文,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坚决拿下来。
例如,2021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强调,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引导“两高”项目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第五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也将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作为检查内容;地方也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目前,各地已形成包括2000余个拟建在建“两高”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台账,山东、浙江等多地对电力、石化等“两高”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两高”相关行业新、改、扩建项目环评数量及涉及投资额同比均下降三成。
部署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提供绿色发展方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部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时指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晴雨表”,它的发展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发达程度。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能源转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高度匹配“贫油少气富煤”和太阳能、风能富集的资源禀赋,以及中东部负荷与西北部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供需特征。同时可以推动电源侧清洁化、电网侧智能化、用户侧电气化,为对接供需、降低能耗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平台支撑。作为电力强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也必将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案。
全产业链创新升级见实效
煤炭清洁利用谱华章
2021年,煤炭行业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全行业在守住生产底线、提升供应能力的同时,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的清洁。
从上游生产来看,共建成近千处煤矿。煤矿智能化建设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超过600个,已有26种煤矿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智能煤矿+5G”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下游消费来看,清洁转化利用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煤制油、煤制烯烃等主要产品均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中,全球单套规模煤制油项目——宁煤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投产5年来达到设计产能,为煤炭清洁利用再添力作。全行业着力工艺优化和管理提升,探索煤与新能源优化组合,项目运行水平显著提高。煤炭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