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未查询到工商信息
企业特殊行业经营资质信息公示
即墨大鼓简介 即墨大鼓简介
张国强/文 即墨大鼓起于明末,形成于清初,盛行于清末民初,有近300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即墨全境及崂山、城阳、胶州、平度、莱西、莱阳等部分区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熏陶,使即墨大鼓在流传过程中形式相对完整,传承脉络清晰,表达内容广泛的地域性文化亮点。反映了胶东半岛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深邃底蕴和恢弘气度,是中国民间曲艺中一门不可多得的说唱艺术。 即墨大鼓经过艺人们的不断提炼和加工,逐步形成为一种成熟的演唱艺术,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其唱词讲究押韵合辙,上句末字用“仄”韵,下句末字用“平”韵,反之视为“失点”。唱腔的调式分有慢板、四六和快板三种。慢板为长腔,句间加过门,多用于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四六为连唱,句间加二至三字的抱音,起承接慢板和快板的过度作用;快板急如流水,无间隙和抱音,表达激越的声情和动作,三种调式在基本旋律上无悬殊差别,主要区别在节奏的变化上。 即墨大鼓的说唱书目比较丰富。传统书目90余出,主要有《八虎传》《莺歌记》《卢公传》《秦英征西》《双挂印》《三盗温良珠》《香莲帕》《杨家归西》《响马传》《三下南唐》《金鞭记》等。现代书目20余出,主要有《劫刑车》《老太平摘帽记》《烈火金刚》《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新儿女英雄传》《芦荡火种》《红岩》《革命自有后来人》《丰收之后》《夺印》《学雷锋》等。以及近年来新编鼓词《古城新览》《说唱即墨》《康青天奇案》《即墨县官康霖生审土地》《说唱即墨》《古城新览》《蓝色硅谷赞》等书目。
餐风露宿敲鼓梆,目暗心明研“霓裳”,博采众长铸乡曲,奔走四方传说唱。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艺术特色的即墨大鼓,倾注着即墨几代盲艺人的浇灌心血,又活跃了几代即墨父老乡亲的文化生活,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即墨市曲艺协会在传承和推广即墨大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协会为平台,把主要精力用在“即墨大鼓”的传承上,为保护和传承即墨大鼓,曲艺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成功申报即墨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被即墨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即墨市曲艺协会普通会员
协会简介 即墨大鼓简介 更多曲协视频 更多联系方式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荣誉资质 |